陈剑:推进宪法实施,保障“无特殊利益学说”的实现
相信通过各类主题日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壮大网络舆论声势,倡树网络文明新风,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指日可待。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用书信方式跟教育工作者交流,肯定他们的无私奉献,为大家明确努力的目标。刚结束黑龙江之行的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充分肯定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希望大家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联播+人民教师,无上光荣。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不幸因病去世。2022年9月,同学们收到总书记回信,看到总书记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并提出殷切期望,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不负总书记嘱托,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了对教师们高尚品格的充分认可,更为广大教师群体明确了奋斗的标准和高远的追求目标。总书记曾对黑龙江优化产业结构提出明确要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这是时隔五年,总书记再次踏上龙江大地。上面的大型温度计高12.22米,象征北极村位于东经122°20′。三天时间里,总书记深入林场、乡村、高校和受灾地区考察,并听取省里的工作汇报。(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在北极村,总书记走进村民史瑞娟家的民宿小院。
建场近70年来,漠河林场经历了林木采伐、抚育间伐、停伐保护和生态转型等历史阶段。(图/视觉中国)第三个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林场里的食用菌、林果等特产。2018年9月,他在齐齐哈尔考察了两家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2016年到黑龙江考察时,总书记就曾指出,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他深情寄语这一片看不够的黑土地: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祝全国广大教师节日快乐05听汇报:指引发展方向9月8日,这次考察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指引方向。△村民正在修缮被损的房屋。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林下经济和旅游业两业并举,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2016年5月,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到黑龙江考察,第一站就是前往伊春,了解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林区生态保护和林场职工生活情况。
(总台央视记者薛冠南拍摄)这次来到东北受灾地区实地考察,总书记叮嘱说,东北冬季来得早、时间长,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他重点关注了哪些大事,作出了哪些重要部署?《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这次考察也正是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送上节日祝福。
(图/国务院国资委网站)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是总书记谈到的第一个重点。得益于北极村的最北招牌,家里的民宿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年能有约20万元的收入,和许多村民一起吃上了旅游饭。2016年到黑龙江考察,总书记曾踏访黑瞎子岛。总书记重点指出,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03访灾区:部署恢复重建今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黑龙江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黑龙江省三江口附近稻田
而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农业现代化是黑龙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种业创新上,南繁北育、航天育种,新技术不断涌现,黑龙江省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达到19个,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不断提升。
2023年9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早稻总产量2833.7万吨(566.7亿斤),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极端天气多发的形势下,我国夏粮丰收、早稻增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围绕这四个方面,黑龙江坚持多点发力、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一幅现代农业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总书记语重心长。
总书记多次赴东北考察调研,就东北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能保几成收成?保险理赔,政策能及时到位吧?这次黑龙江考察,总书记惦记着到灾情严重的村子再去看一看,对民生关切念兹在兹。如今,随着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我国坚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向土地要潜力、向科技要效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绿色农业护航生态保护。
大国良策守护大国粮仓,为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品牌农业强化推广宣介。
——科技农业增强技术支撑。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哈尔滨等地,深入林场、乡村、高校等进行调研,前往灾后恢复重建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今年以来,从春耕到秋收、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总书记足迹从南到北、贯穿华夏大地,始终关切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7日下午,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技术革新上,卫星导航、农情监测、数据管地,当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综合机械化率保持98%以上,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叮嘱,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研究制定《黑龙江省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体系。
要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因暴雨洪涝灾害遭受损失。
这是7日上午,习近平在遭受洪涝灾害的哈尔滨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察看水稻受灾情况。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三大指标居全国首位,去年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的11.3%。
持续推进田野绿色转型,向品牌要市场。化肥农药减少、农田生态变好,随着绿色农业不断推进,黑龙江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不断提升,使用节能高效绿色技术与装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